| |
英国《金融时报》汤姆•米切尔(Tom Mitchell)香港报道 | |
2006年3月23日 星期四 | |
据香港利丰集团(Li & Fung group)称,过去一年,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受到了严重侵蚀。利丰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采购公司之一。 利丰集团称,在至少6年不时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之后,去年中美及中欧供应链环节重新出现了价格上涨的现象。利丰集团每年经营着71亿美元的贸易业务。 利丰集团董事总经理冯国纶(William Fung)称,中国产品价格平均上涨了2%到3%,原因是劳动成本以“两位数”增长、人民币升值以及石油及能源成本上升。美国和欧洲客户愿意购买中国产品,是因为其一度无与伦比的价格优势。 “中国所有的成本都在上升,”冯国纶称,“该国不再是亚洲地区成本最低的国家……与世界其它地方相比,来自中国的产品价格涨幅更高。” 印度、孟加拉和柬埔寨的纺织及服装行业,成为中国价格不断上涨的受益者。人们曾预计,在2005年1月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这些国家的纺织、服装行业的订单将被中国夺走。 然而,由于去年下半年美国和欧洲对某些选定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实施一系列避免大幅增长的“保护性措施”,加之中国成本压力日益上升,这些国家得以幸免。冯国纶表示:“(这些保护性措施)阻碍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利丰集团旗下贸易子公司总裁布鲁斯•罗克威兹(Bruce Rockowitz)称:“孟加拉国工厂接到的订单大大超过生产能力——正如中国过去那样。”他负责四大洲的采购业务。 通胀压力扩展至利丰集团采购的所有产品目录,包括从时尚服饰和家居用品,到运动用品和旅游产品。 过去,利丰集团90%的耐用消费品(即非服装产品)均购自中国,但它已将25%的耐用消费品业务转移至南亚及东南亚成本更低的地区。 译者/ 陈家易 牛薇 |
咨询热线
0471-6925729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83号中房大厦7-8层
网址:www.jingshilawyer.com
经世律师事务所 内蒙古法律顾问 呼和浩特法律事务 内蒙古专项法律服务 呼和浩特律师事务所